亚马逊:亚马逊是如何判断中国商家刷单的

来自 YouTuber 爱讲故事的老胖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6xVyZe%5FiOY

他提到,亚马逊判断中国卖家作弊,是进行同类商品的评论数量对比。以原产地商品的最高评论数为上限,若来自中国的商品评论数超过这个上限,即判断为作弊。

亚马逊和中国卖家的作弊行为奋斗很多时间,每一次都在调整规则。但修改规则没有遏制中国卖家的作弊现象,所以采用了一刀切的方式。以上是作为作弊的判断规则。现在这个规则还进行了进化,只要一家店发现了作弊,该企业账户旗下的其它国家的店铺,也将受到下链接、封店等处罚措施。

我在想,从亚马逊的角度来看,2015 年来中国招商显然是正确的做法,否则亚马逊的供应端绝不会像今天这样丰富。但时至今日,亚马逊下一个发展重点就不是小商家了。这一点从去年亚马逊上线了新版站内广告投放引擎为标志,可以发现,广告收入将成为亚马逊下一个营收增长的引擎。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它也背负着来自华尔街分析师沉重的压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商家的作弊行为就变得无法忍受。如果大家都像中国商家一样通过作弊就可以为商品获得流量,那么谁还会在亚马逊投放站内广告呢?所以,中国商家之前觉得没有问题的作弊行为,放到今时今日,已经影响了亚马逊今日的生存与发展。

于一家公司,没有什么利益可以高于生存问题。亚马逊反手一刀,在没有预告的情况下,单方面结束了与中国商家的蜜月期。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错,中国商家采用「作弊」行为,虽然是违反了平台规则,但对于商家而言,它是正常的,因为对于商家而言,也没有什么利益可以高于生存与发展。对此,我并不认为中国商家善于利用规则是错的,在很多条件不完善的情况下,创造跨境电商的繁荣,这叫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吧。

Read more

语录:自己也不对自己使用暴力

更重要的是自己也不对自己使用暴力。 来自: https://hutusi.com/articles/nonviolent-communication

这句话来自,博客胡涂说重读《非暴力沟通》之后的感悟。我认为很有启发。和他一样,我在第一次阅读《非暴力沟通》时,也粗浅地认为这本书是讲如何解决冲突的。可能,工具化地对待事物,是人很难逃离的困境。因而,我完全没有感受到,这本书原来还提到「如何对待自己」的部分。

胡涂说摘录了原书的一段话——

通过聆听自己的心声,我们就能发现心灵深处的需要。此时,我们就可以原谅自己。我们意识到,尽管过去的选择并不理想,但它也是为了实现内心的渴望。

原来我们对待自己,也应当遵从非暴力沟通的原则。这个想法,深深地震撼了我。毕竟,在儒家文化语境长大的人,是不允许拥有懦弱、胆怯、愤怒等情绪的。这种不允许自我原谅,会发展成每时每刻对自己的攻击,如果长期处于这种心境,是很难做到平静的。

「自己也不对自己使用暴力」,我觉得是很重要的原则,人生如逆旅,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若自己也在自己的伤口上撒盐,让它愈合得更缓慢,心理很难复原,那就更难迎接下一次挑战。

比起如何赢得比赛,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从失败中恢复吧。

Read more

B 站商业化的基本数据

来自群响刘思毅,仅供参考:

刚刚和一个 B 站的 up 主会员电话了一波。

B 站的单条视频需要 8min 以上,大概需要 5000 字以上的逐字稿,且需要较强的中视频富媒体剪辑能力,且需要选题切入好,且需要玩梗。

B 站 Up 主的广告报价 = 粉丝量 * 10%-20%,意味着 10 万的宝子的广子价格不到 2 万,远远没有小红书赚钱;

B 站 Up 主最贵的是何同学,有超强溢价,其次是半佛、所长等人类,其他 up 主大约都在为爱发电,比较生活艰难的年轻自由职业者是主流人群;

B 站无法偷流量,最直接的可能是让大家看到你主页,搜索你同名公众号;

小红书博主 10 万粉丝以上的博主,广子月销量最高破 30 万一个月,1 个人带着 3 个小助理一起干,不做其他的,就是发帖子,存图,发帖子,选品接单;

小红书商业化明显比 B 站更成功,小红书博主比 B 站更吃香。

但是 B 站明明是最有质量的中长视频生产者集聚地啊。表示很遗憾。

Read more

B 站商业化的基本数据

来自群响刘思毅,仅供参考:

刚刚和一个 B 站的 up 主会员电话了一波。

B 站的单条视频需要 8min 以上,大概需要 5000 字以上的逐字稿,且需要较强的中视频富媒体剪辑能力,且需要选题切入好,且需要玩梗。

B 站 Up 主的广告报价 = 粉丝量 * 10%-20%,意味着 10 万的宝子的广子价格不到 2 万,远远没有小红书赚钱;

B 站 Up 主最贵的是何同学,有超强溢价,其次是半佛、所长等人类,其他 up 主大约都在为爱发电,比较生活艰难的年轻自由职业者是主流人群;

B 站无法偷流量,最直接的可能是让大家看到你主页,搜索你同名公众号;

小红书博主 10 万粉丝以上的博主,广子月销量最高破 30 万一个月,1 个人带着 3 个小助理一起干,不做其他的,就是发帖子,存图,发帖子,选品接单;

小红书商业化明显比 B 站更成功,小红书博主比 B 站更吃香。

但是 B 站明明是最有质量的中长视频生产者集聚地啊。表示很遗憾。

Read more

消费心理:依云在星巴克卖得这么差,为什么这家著名的咖啡贩卖公司还在卖依云?

https://zhuanlan.zhihu.com/p/25274607

3 个错误答案

回答这个问题,先要过滤掉三个错误的答案。

第一个是,星巴克这么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可以肯定,星巴克这样成熟的公司选择把什么商品放到它的橱窗里不是随机的。这是因为在咖啡厅里出现的任何一种产品都占据了有限的柜台橱窗和菜单位置,也就是说它们都存在机会成本。

第二个,星巴克和生产依云矿泉水的公司之间存在某种关系。生产依云矿泉水的公司的产品线很丰富,星巴克完全没必要选择最糟糕的产品来合作。

第三个,有的人认为依云满足了一些边缘用户的需求。即使在星巴克这种以咖啡为主题的创业项目谈判会所,也会有一些人专门为了喝水而来。但他们会点依云吗?并不会。你大可以向星巴克的服务员要一杯,这是免费的,而一瓶依云要 22 元。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公司做过小样本调查,依云是北京几家星巴克里卖得最差的产品。芝加哥大学的金融和行为科学教授理查德·泰勒把人们交易的动力称作交易效用,星巴克里依云的交易效用的确太低了。

依云是为新顾客准备的:引导消费者下单主营产品

回到我们的问题上,既然如此,为什么星巴克还在卖依云。这对于很多餐饮经营者也许并不是很难的问题,依云是给那些星巴克的新顾客准备的。

说是给新顾客准备的,并不是说星巴克希望他们购买更多的依云水,而是拿依云水垫底,让新顾客感觉星巴克的咖啡家族价格并不离谱。一瓶依云矿泉水的价格比星巴克绝大多数的主打产品要便宜一点——Tall 杯的美式咖啡价格是 25 元,依云是 22 元;在 Tall 杯卖 23 元的时候,依云卖 20 元。回想一下平时你点单的时候,是不是更倾向中间价位的商品?

新顾客对于一张陌生的菜单,会倾向于选择价格适中偏低的产品,人们认为这种选择不会被看成傻瓜也不会被看成没见过世面——现在和你提初次去星巴克的这种感受,你可能已经陌生了,但回忆一下这个春节在北欧看斯堪的纳维亚语菜单的时候,仍然还是如此吧。

一般来说,连锁餐厅对菜品都是有设计的,菜单上菜品的分类类似于波士顿矩阵(BCG Matrix)里所说的企业分类。它们分别是:明星类菜品,这种菜的利润高,成本却比较低,是餐厅最想让顾客买的;金牛类菜品,这类菜品成本高,利润也还不错;山猫类菜品,它们的成本不高,利润率不错,但是点单量很小;狗类菜品,这种菜品成本不低,利润不高,点的人也很少。

狗类菜品对餐厅的作用:对消费价格进行引导

狗类菜品在餐厅有什么存在价值?它起到的作用就是,为咖啡馆里的明星类菜品导流。你不要以为狗类菜品只要足够差就可以了,“狗”也要具备一些条件,最重要的是和餐厅的明星类菜品和山猫类菜品形成比较直接的可比性,让顾客感觉到餐厅或者咖啡馆贩卖的明星类或者山猫类菜品具有更高的交易效用。依云矿泉水就是星巴克的“狗”类菜品。

另外,依云水还有一个成为狗类菜品的优势,它的管理成本低——塑料瓶包装不易破损,产品保质期还长。一瓶依云水可以装扮成“狗”很长时间,直到它退休为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