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点:来自财新的大稿,近几年,一群 TMT 跨界投资者高举高打,以「市销率」衡量消费品项目,造成了许多神话和幻象。现在,潮水退去,居然谁都在裸泳。
新消费品牌竞争度过早期
据咨询公司贝恩调研统计,2018 年被其纳入追踪的 46 个本土新生势力品牌中,在 2018 年至 2020 年的三年间,仅有 17 个品牌维持了原有增长速度(年增速超过 10%),另有 17 个品牌未实现增长,且未能跑赢品类增速。
据贝恩上述调研,2016 年在市场上活跃的彩妆品牌,到 2021 年底,近 30% 不复存在;而当下彩妆品牌中,40% 成立不到五年;2016 年所有的护肤品品牌中,12% 已悄然退市;现有品牌中的 35%,在过去五年内才进入市场。
跨界而来的 TMT 投资理念验证失败,过高估值需 2 年消化
2020 年,从 TMT(科技、媒体和通信)投资领域跨界而来的投资人,带来了与传统消费企业不同的估值体系—— 市销率估值
,包容了新消费品牌烧钱不盈利的状态。但与互联网平台型公司不同,以利润换规模、达到相对垄断的模式在消费品行业很难行得通。
「消费新品牌的打法是『轻资产』模式,大部分是来自线上运营体系的流量成本,这些成本没有所谓的『规模效应』。随着流量变贵,成本反而上升了。」邓旻表示。
2021 年下半年以来,部分品牌未能兑现原定业绩,打击了投资者追高估值的信心,加上一系列政策和地缘政治事件影响,新消费投融资相比一年前显著趋冷。多名消费领域投资人对财新表示, 目前行业处于等待大部分消费项目消化高估值的状态,这一过程或需两年以上。
新消费品牌的增长引擎——电商逐渐熄火
资本退潮与业绩放缓互为因果。一家风险投资机构的消费领域投资人告诉财新,此前 新消费品牌的很多增长都是牺牲利润、短期做大 GMV 的结果
,如今不敢大手大脚花钱了,或者融资已经出现短缺,增速自然放缓。
「 国内消费领域已经不知道投什么好了
,现在更关注『出海』品牌。零售大盘表现不好,『淘系』去年不涨了,抖音很多人越做越亏。」一名元气森林的投资人表示。
前述消费投资人亦告诉财新,从 2021 年的「6・ 18」大促就能看出,电商平台增长乏力,这意味要吃存量,即同品类其他品牌的份额。「如果本来就是新品类,此前还可以伴随着大盘成长,现在等于失去了大环境增长趋势的助力。另一个现实问题是,消费已经热了两年,很多项目『深口袋』基金已经投了一遍,还能找谁投下一轮?」
品类明星美妆类目,增速甚至低于同期社会总零售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 年全国化妆品零售额 4026 亿元,同比增长 14.0%,高于 2020 年 9.5% 的增速。但受限于整体消费放缓,从 2021 年下半年到 2022 年前两个月,化妆品零售额的月度同比增速始终维持在个位数,3 月更同比下降 6.3%;2021 年 7 月–9 月受疫情影响显著,增速甚至低于同期社会零售总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