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普通而自信的人(上):为什么我们不能做一个普通人?
Table of Contents
我经常不看脱口秀,但也知道杨笠那句出名的讽刺,「为什么有的男人看上去明明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当然,她群嘲的对象,是那些不知好歹,一看到女的就精虫上脑,而且丝毫不懂得尊重女性的男人贱狗。而我,只是平静下来后,想谈谈我对待之后的工作和生活,所持有的人生态度。
于一个常抱有少年中二幻想的男性而言,承认自己的普通,很难的。我记得,在初中时,学校会发一张学生证,上面有一处,写自我简介,我当时写的是,「不是一个普通人。」到初三临毕业,当时的同学这么评价我,「怪怪的。」当时的我听到这一点,心里还有点高兴,「怪」不就是不普通了吗?回首过去,我的「怪」并不是自己显得多么出色,而实际上是落在了不太与身边的同学互动上。同学不了解我,所以觉得我「怪」。当时情商着实不高,居然觉得高兴,现在看,有点可笑。
之前知乎有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喜欢删掉自己过去发的微博或朋友圈?」下面有网友回答,那是因为,看到过去自己发的言论,觉得愚蠢而可笑,显得过于丢脸,忍不住把它们删掉,以免贻笑大方。所以,现在的自己,回望过去的自己,总会觉得多多少少有点可笑。我认为,这是正常的。假使我今天回首过去,不觉得之前做出的种种可笑行为可笑,那也就意味着,我在这段时间里,只是一味重复自己。苏格拉底说过,「未经过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的。」那么,嘲笑过去做了傻事的自己,这一定是在审视了。
以上总结,觉得自己以前可笑,是任何一个稍微比之前进步一点点的人,正常的反应。那么,我以前可笑在哪里呢?刚才说的,被别人觉得怪,还洋洋自得,这是其中一种。另外还有好几种。比如说,无端端自大,认为自己什么都能做得好。我并不否认自己有擅长的方面,但这种自大,非常的消耗人的时间——什么都试试,无论对自己是否有帮助。兴趣爱好广泛,可以结交很多朋友,但不可否认,如果这些时间节省下来,老老实实地提高自己的技能,在某个专业领域,收获一群志友,其实会更好。任由自己的兴趣泛滥,坦白讲,除了在社交方面显得牛一点之外,对自己没有太大的帮助。从更深的层面讲,人与人的关系,是以兴趣合,但关系长久终究还是在于可以相互帮助。成为战友,要比成为玩伴,更有价值。
但我以前不知道这个道理,肤浅的认为,只要有人注意到我或者夸我就好。这种肤浅后来发展到,觉得是因为自己衣着过于朴素,被人看不起。在收入每个月只有 8000 元工资的情况下,我去买 1500 元 Tumi 的背包。的确,这个背包,被同事注意到了,但也就是一两天的事情。然后,我就开始想,为什么这个背包这么好看,却没有人再夸我了?谈到这里,我已经羞耻得不想再写下去了。
也由于这样的一种疑问,这种隐秘地想要炫富的心理,后来悄悄地被我自己掐灭了。这样的经历,让我认识到,他人对你的评价虽然很多时候会来自你的「炫富」,但最终其实还是来自与你的接触,与你的互动。说实话,这是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我内心里极其讨厌被别人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因为我以前总觉得「自己的人生不设限」,被贴标签就好像被限制住了一样;但另一方面,我又很渴望某种标签,这种标签能够为我带来他人的认同。现在想想,也是本末倒置。总而言之,处于左右而不得安然处之的拧巴状态。就好像,《hello 树先生》里的王宝强那不知如何安放的手。
最近阅读了日本作家中岛敦的短篇小说《山月记》,改编自我国唐代话本小说《太平广记》中的《人虎传》。这则故事不复杂,讲的是一个怀才不遇的人变成了老虎,后来在偶然间与朋友在山涧相遇,在老虎状态下,他抒发了一些自己的感慨。在山月记中,这头由人变成的老虎,面对朋友,他总结了自己的一生,以及为什么变成老虎的原因:
在我还是人的时候,尽量避免与人交往,人们也因此说我倨傲不逊,妄自尊大。人们不知道,其实是我心中某种近似于羞耻心的东西在作怪。当然,曾被誉为乡党之鬼才的我,并非没有自尊心。然而,这种自尊心,无疑是一种怯弱的自尊心。我想以诗成名,却又不进而投师访友,相与切磋琢磨。与此同时,又不屑与凡夫俗子为伍。这都是我那怯弱的自尊心和妄自尊大的羞耻心在作怪。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于是我渐渐地脱离凡尘,疏远世人,结果便是一任愤懑与羞恨日益助长内心那怯弱的自尊心。其实,任何人都是驯兽师,而那野兽,无非就是各人的性情而已。于我而言,这种妄自尊大的羞耻心就是野兽,就是猛虎。它毁了我自己,害苦了我的妻儿,伤害了我的友人,最后,又如此这般,将我的外形也变成了与内心相一致的模样。如今想来,我自己仅有的那么一点才华也都付之东流了。我常卖弄什么‘无所作为,则人生太长;欲有所为,则人生太短’的格言,其实我哪有什么远大的志向,无非是害怕暴露自己才华不足之卑劣的恐惧和不肯刻苦用功的无耻之怠惰而已。
回到本文的标题,「做一个普通而自信的人」,这就是我接下来将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我为什么执着于「普通」一词呢?《人虎传》的这段话,说出了我的心声,我找不出比这段话更一针见血的。如果你看到这里,就知道,我是认为之前的我,多少带着浮躁。戒骄戒躁,这句话说得好,但是很难做到,我为此花了很多年的时间,探寻浮躁的来源——假如你认可人类是一种文化的集合,那么我的浮躁也受到社会的话语体系所影响。打小,父母就会检查考试分数,考差了,固然是自己不努力,但父母的表现就好像一旦考试不行,我整个人就完蛋一样。而学校里,到了期末考试,还会把每个人的考试分数做好排名,考得好不好直接在排行榜里展示。这往往成为校园歧视、霸凌的依据。尤其是,不光是自己的父母,别家的父母还会这么教育,「不要和差生来往。」所以,稍微考差一点的学生,连朋友都难找。这是实质上证明,人类学家项飚接受采访时提到的,「内卷的一个很重要的机制,就是没有退出机制,不允许你退出。」我认为,这是我国社会运转的底层规则之一。其实,要求人进步,并无关系,但要求人必须只有某几件事情上进步,才算得上是进步,就有些变态了。社会对人的评价体系如此单一,从小到大,哪里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万一自己不行了怎么办?」在寂静的凌晨,我一次又一次地面对这个问题,在回答不上来的羞愧、愤恨中辗转反侧。浮躁,我自己的感受中,经常受到恐惧的影响,「我不能这样……我不能那样……我必须怎样……」这种恐惧,让人无法平静下来,安心地发展自己的特长。这是为什么初中时的我会在学生证写上,「我不是一个普通的人」这样一句话。
所以,当我有一天,内心突然反问自己,「为什么我们不能做一个普通人呢?」之前的这种为骄傲而骄傲的心态才发生了变化。但写到这里,我想可以稍微中断一下,把现在所总结的,作为本文的上篇。因为下篇,我才会去真正描述心态上的变化,以及它所带来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