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互联网像是黑暗森林

现在的互联网早就不是零几年大家憧憬的互联互惠的美好世界,更像一个黑暗森林,每一个可能发声异见的人,一旦暴露坐标很容易就会被消灭,消灭的是个体,谁消灭的呢,谁都清楚,但无法定位到具体的谁,这才可怕——来自豆瓣

Read more

跨境电商:亚马逊推广成本猛增

来自The Information。原文讲的是,是什么因素,导致亚马逊、沃尔玛之间的广告价格如此不同。

在这篇文章的开篇中,就提到了双方之间非常不同的广告价格趋势:

美国亚马逊,去年产品推广链接的每次点击成本上升 14%,相比而言,沃尔玛和 Instacart 的每次点击成本下降了 31% 和 28%。

我对整篇报道都很感兴趣,但无奈 The Information 是付费订阅的,而且一年 749 美元,价格昂贵。

Read more

个人:找到自己的「组织力」

我认为这几点建议十分有道理,重点还是得学会「如何真正的关注他人」。自己的社交圈子,当然是自己去组织。所以,自己的「组织力」很重要。另外就是,如果想在某个领域有建树,那么就得结交这个领域里的朋友,有这方面的圈子,才能事半功倍。

原文来自 36Kr 的神译局

我们没必要与过多的人“社交”,而要专注于与你真正感兴趣的人交流。在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的过程中,把自己展现出来,向世界展示你的知识,这会让你更容易与人建立联系,尤其是那些有影响力的人。

我认识很多顶尖作家。我是怎么认识他们的?我通过写精彩的内容吸引他们,而且我也会毫无保留地向我欣赏的人表达自己的敬佩。我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他们的东西,因为这些优秀的作者的作品真的很好。我会为我真正喜欢的作品写评论。当你用这种方式来构建自己的关系网时,你的朋友圈子才能发挥作用。

以下这些行动可以帮助你与他人建立联系:

1、购买并评价他人的作品

2、对他人的工作发表有思想的评论

3、在网上分享他人的作品

4、私信他人,不要求任何东西,只对他们的卓越工作表示感谢

参加一些你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同龄人的活动,比如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关于某个小众市场的内容

一旦人们意识到你的真诚,知道你不是一个伸手党,他们就会很高兴与你联系。

Read more

乔布斯:鲜为人知的狂热爱好

根据 NHK 的纪录片《乔布斯鲜为人知的狂热爱好》,乔布斯非常喜欢日本的「新版画」这类艺术作品。

他第一次购买新版画,是在银座的兜屋画廊,当时的松岗春夫进行了接待。

乔布斯尤其喜欢川濑巴水的作品,他购入了一共 25 幅巴水的作品。他从买入第一幅新版画开始,一共买了 43 幅新版画,还预订了 33 幅。

如果想仔细了解和欣赏「新版画」,可以打开 Google 艺术与文化链接: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entity/m07gjf9?hl=zh

Read more

品牌:想和用户玩一玩的品牌动机消逝了

本文来自即刻用户猫助,具信是多抓鱼的创始人(或者联合创始人?):

今天一时兴起发了一条「就像是老朋友问候一下」的文字消息给用户。结果意外收获了大量好评 repo。

不仅有点悲从中来:不为了什么就是想和用户玩一玩的品牌动机似乎已经从这个时代消失了。不带销售 ROI 都不好意思说完成了推广闭环。所以随便发的一条无销售目的的消息才显得如此可贵。(而曾经这是多么的普遍)

所谓物极必反?对于品牌建设我的观点是数据并不足以反馈用户在想什么。好感的反馈路径就是断点的,漫长的。最终当然会反映在自然增量上,但你永远不可能完全检测自然增量是怎么来的。与其去揣测数据优化,不如多点常识:如果你知道你讨厌什么样的做法喜欢什么样的做法,那就那样去做好了。这样至少可以获得和你一样的用户。然后多点同理心,多点不同阶层的状态洞察,你就可以做和你不一样的用户。这些并不是即时数据可以给你的。

可能需要一些任性的回归,任性才有多样性,个体结局可能不好,但时代的结局才有更多容错空间。如果个体都追求毫无二致的正确(或者说规模),那么当这种正确被证伪的时候,就是一个团灭的毫无希望的结局了。

我的观点:品效合一的年代,为了生存,没有时间感动。但可能,每个品牌都紧张卖货的时候,这种感动会变得稀缺?不过,在大家收入都在变少的情况下,还有心情去感动吗?便宜,便宜,还是 TM 的便宜。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