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链接笔记的局限性

原贴很长:https://www.v2ex.com/t/825142#reply8

楼主讨论了「双向链接」笔记的局限性,他以自己一个知识点生长的过程为例子,说明双向链接在归纳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时,展现力是有缺陷的。

我赞同楼主的一句话,「笔记并不是只有多级标签,更重要的是网状的关联」,这符合我个人的体验。尽管有 Roam 用论文证明自己在学习上更有效率,但知识内化的效率,应该是所有工具都无法保证的。

现在很多笔记工具在强调,适应「碎片化」的场景。但学习本来就是一个「反碎片化」的事情,它本来就要求人沉下心来,在一段时间里去努力理解某个概念,或者概念与概念的联系。这是我并没有直接使用双向链接笔记工具的原因。

节选

标签结构很重要

  • 多级标签,就像地图的多级定位一样,可以很灵活地调整搜索范围,并且建立一个搜索-反馈-搜索的循环过程: 搜索标签->初步的标签结果->结合初步结果+标签结构->再次筛选增删标签->更近一步的搜索结果->再次筛选标签->…->最终的搜索结果。

  • 这里的标签,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单个词或者词组,它甚至可以是一句话,例如本篇中的「对心脏支架的集采导致药物球囊使用增加」,它是对一段话的抽象概括。定位到这句话,就定位到了这段话。

  • 形容多级标签结构,最合适的词是「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以点带线、以线带面」。

  • 标签结构可以支持它自己的进化

并不是只有多级标签,更重要的是网状的关联

目前的双链软件与这种标签系统还有些距离 以 logseq 为例,笔记的「标题」被赋予了太高的重要性。在我看来笔记标题不应该特殊化。

比如 logseq 中,所有块中的标签,都会与笔记的标题建立关联。这明显是不合适的。某个块的标签不一定与笔记标题有关联,是否关联要看关系强弱,强行关联只会使原本很弱的联系变得很强,导致标签结构失真。

标题就一定得成为标签吗?如果是的话,它在标签结构中,处于哪一层呢?

以 logseq 为例,关系图谱(也即本篇所指的标签结构),没有被很好地发掘利用。

某个标签的反向链接列表,本质上是对这个标签先搜索再列表展示。

在反向链接页中,对标签再次进行筛选,本质上是一种多标签的搜索,这个过程不需要人工介入。

在搜索栏中,键入关键字,先展示命中的标签再展示命中的全文,本质上也是对标签的搜索。

而关系图谱恰恰是搜索功能的大辅助。所以为何不把这些搜索功能与关系图谱结合起来呢,而仅仅是摆一个样子呢?

当然,这里讨论的只是搜索相关。除开本质上是搜索的反向链接,双链软件的块状结构有很多好的特性,比如展示很方便,引用很方便。

我的回复

并不是只有多级标签,更重要的是网状的关联——非常认同。

从个人的实践来说,和你的感受一致,最终概念与概念之间形成正确的联系之后,才能构成知识。

所以我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去采用双向链接这种方式。但我之前看了 B 站上的阿婆主 [影视飓风] 关于工作流程的分享,意外的发现也许飞书的网状结构会更好。但我自己并没有在飞书上构建自己知识库的打算。

我个人还是喜欢原始的 zettelkastan 的方式。我个人觉得,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值得这样子去整理知识网,但如果自己真的努力去寻找概念和概念的联系,最终还是在心里形成了知识网。让自己在思考某个问题的时候,会迅速关联到相关的概念中去。

完全将知识网可视化可能是一个费力而不讨好的事情。

Read more

博文多了一个叫「社交」的分类

我的确是一个不太会社交的人,朋友的生日也记不住许多。但自从去年,好朋友陈鲨鱼在即刻上 @ 了我一个关于跨境电商的问题,而我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制作了一张图片,发布到即刻上之后,猛然增加了许多关注。现在,已经积累到 1449 人。

因此,我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欲望被大大激发了,一天高产时可输出 3-4 条。但我经历过 Web 2.0 大爆发时代,深深明白,你在任何社交媒体上发表的数据,都不是你的数据。假如某个论坛、某个小平台突然关闭,那么你在上面所存放的文字、图片、视频都会一夜之间消失。

「虾米音乐」的关闭,让我再一次经历痛苦。我是多年虾米网的用户,以至于每年都交会员费用,希望它不那么快倒闭。但高晓松瞎几把操作,逼走虾米音乐的创始人南瓜,自己又没能做成什么事情——除了三国志战略版他主动帮忙带流量,给我留下印象之外,其它的就没什么了。我对高晓松个人没有偏见,我喜欢他为老狼写的那几首歌,《恋恋风尘》与其说是一首歌,不如说是一首诗。但他搞死虾米音乐这件事,让我颇有怨念。那个只需要点击系统推荐音乐,就可以畅快在音乐世界里冲浪的美好时光,已成往事。

虽然说,虾米音乐后续提供了把数据导出的方式和方法,但说实话的,即便我把虾米音乐里所喜爱的专辑和艺人导出了又怎么样?虾米音乐的精髓,根本就不在于「记录」,而是基于兴趣的发现、探索。我因为虾米音乐精准的推荐,找回了很多以前自己听过觉得好听的歌,还借此发现了很多非常棒的音乐人和专辑。——同为虾米粉丝的朋友,告诉我,我在虾米音乐上听过的歌,记录是 10 万首。非常惊讶!我印象中没这么多,有可能他夸大了,但我记忆中是有几万首的数量。所以,我在虾米音乐上,丢失的不光是我所喜欢的音乐人和歌,其实,丢失了大量我对音乐的记忆,甚至是品味。

现在,我又有一个很喜欢的网络服务,叫「即刻」。它作为一个社群,聚集了很多我觉得气味相投的人,里面的人很认真的生活,努力分享自己所发现的,整体氛围光明向上,性格理性而温暖。我是的确非常喜欢它。但我又担心再次遭遇「虾米事故」,所以,我决定给自己的博客开一个分类,叫「社交媒体」。

这个分类,是用于保存我发表在各大社交媒体上的言论。那么多年以后,我就可以通过这些记录,观察自己的思想的演变,性格的演变,甚至可以找回一些初心也说不定。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观察过去的自己,其实也是正确评价自己的一种方式。

Read more

做一个普通而自信的人(下):最是难得平常心

原本以为,我写完上篇之后,很快把下篇写完。但生活总有意外,比如说,昨天晚上一直在处理一张电商活动海报图,从没用过 PhotoShop 的我,硬着头皮,施展搜索大法,找素材,拼拼凑凑,居然完成了这张图。效果不能和顶级的电商设计相比,至少效果还过得去,达到了可用、大方、美观的程度。

如果是以前的我,在遇到这种意外的时候,内心应该会骂声娘,「这种破事怎么发生在我的身上?」现在则不然,骂娘归骂娘,事情只要有一丝可能性可实现,还是努力去做。很多人选择不做,是因为担心最后花了时间,却还有承担责任,亏大发了。但我得说,世界有时候的确是不公平的。然而,从长期来看,只要人生旅途中,一直执行正确的策略,总归能够得到较为令人满意的结果。

假如,我一晚上做图,最终得不到自己满意的效果,我会不会感到失落呢?肯定会的。人之常情。但我现在会看看我自己到底是否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回顾这张电商活动海报图,在完全是现学现卖地理解 PhotoShop 上的每一个按钮的用途,以及直接搜索网络上的素材,并把现有的素材拼凑进去。这个过程,我确实做完所有自己能做的事情了,问心无愧。即便是其他人问起,如果这个图片实现的效果不够好,也可以直接回应,我已经做完所有能做的事情,那么这个结果就应该是一个正确的结果,无可指责。

我以做了一件之前没做过的事情,来描述「超然平静」是一种什么状态。遇到意外时,不动怒,冷静地看待,并找出可能的解决方法,执行它;若结果不如期望,只要发现自己已经尽力了,那么就,不光不责备而且还要告诉自己,已经做到了所有可以做的事情,反而值得给自己加一个鸡腿。很多人经常追求最终的结果,但忽略对自己实现过程的评价,这往往破坏原本平静的心境。要么令自己浮躁,去追求一些自己无法实现的目标;要么令自己低落,认为自己做啥啥不行。这两种情绪状态都不好,所以我认为要学会评价自己实现结果的过程。不要被不合理的期望裹挟,也不要为自己全力以赴之后但不完美的结果所伤害。

所以,文章的副标题写了我的主要观点,「最是难得平常心」。但如何理解平常心呢?我的解读,就是主标题「做一个普通而有自信的人」。这是一种自我认知:

  • 普通:承认自己不完美,不见得所有事情都能做好,不要强迫自己
  • 自信:但也明确知道自己也具备能力,可以通过思考、努力,做到某些事情,要懂得鼓励自己

我把最近的一次工作上的「小挑战」分享出来,因为这是平常生活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典型场景。世界上大部分要自己去做的事情,很多时候是自己从来未遇过的,甚至未必就能预见到的。但也因为世事无常,所以世间才变得有趣。在克服这种困难时的自己,本身就值得赞赏。毕竟努力活着就很不容易了。

相比上篇,下篇就比较简短。我本来还准备写一写长篇大论。后来想了一想,其实没必要。总归其实就是一句话,用平常心来面对生活工作中的挑战,并在接受挑战的过程时学会评价,然后接受自己做了所有努力之后的结果。这样子,平常心就比较简单获得了。有了平静的心境之后,其实面对很多事情,都比较容易冷静下来,想解决办法。在一个不充满悲伤、愤怒等负面情绪状态下,想法是比较容易冒出来的。所以,不用担心,无惧风雨。

Read more

视频里的巧克力印章怎么拍?

今天主要是 B 站上很有影响力的「影视飓风」分享他拍摄京东一则食物广告的过程,总结下来,美食广告片拍摄很难,因为它要把平平无奇的食材,排除非同一般的效果,让人觉得看上去好厉害的样子。这则短片的网址在这里,也推荐大家去看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b4y1i7Ap?p=2&spm%5Fid%5Ffrom=pageDriver

影视飓风团队解决了拍摄过程中 90% 的问题,但最后还遗留了「巧克力印章」没有完美实现。主理人也在视频里发问。我在评论区找到了一个回复,让我知道了,原来这种是「法式甜品」里的一种技巧。为了更好地呈现内容,我对该评论进行分段处理。

巧克力印章在法甜里是最常用的一种装饰方法,首先巧克力需要调温,经过调温后巧克力色泽,口感,外观都会有更好的体现。

一般黑巧克力先隔水(50℃-70℃)左右,太高的温度加热会使巧克力失温。加热至巧克力温度为 50℃后离火,降温至 28.-29℃,后再升温至 30-31℃。调温的目的就是让巧克力中的可可脂结晶更稳定,质地更硬,同时也会获得更好,更脆的口感。

然后印章一定要用金属的,提前在冷冻中冻一小时以上,制作时印章盖下去之后稍微等一下,等巧克力凝固一下再拿开,等巧克力表面都凝固之后,放入冷藏冰箱冷藏加固,然后可以再边上准备一盆冰水,印章温度高了就可以浸入水中降温。同时也可以准备巧克力冷凝剂喷雾来辅助巧克力的凝固。

Read more

做一个普通而自信的人(上):为什么我们不能做一个普通人?

我经常不看脱口秀,但也知道杨笠那句出名的讽刺,「为什么有的男人看上去明明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当然,她群嘲的对象,是那些不知好歹,一看到女的就精虫上脑,而且丝毫不懂得尊重女性的男人贱狗。而我,只是平静下来后,想谈谈我对待之后的工作和生活,所持有的人生态度。

于一个常抱有少年中二幻想的男性而言,承认自己的普通,很难的。我记得,在初中时,学校会发一张学生证,上面有一处,写自我简介,我当时写的是,「不是一个普通人。」到初三临毕业,当时的同学这么评价我,「怪怪的。」当时的我听到这一点,心里还有点高兴,「怪」不就是不普通了吗?回首过去,我的「怪」并不是自己显得多么出色,而实际上是落在了不太与身边的同学互动上。同学不了解我,所以觉得我「怪」。当时情商着实不高,居然觉得高兴,现在看,有点可笑。

之前知乎有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喜欢删掉自己过去发的微博或朋友圈?」下面有网友回答,那是因为,看到过去自己发的言论,觉得愚蠢而可笑,显得过于丢脸,忍不住把它们删掉,以免贻笑大方。所以,现在的自己,回望过去的自己,总会觉得多多少少有点可笑。我认为,这是正常的。假使我今天回首过去,不觉得之前做出的种种可笑行为可笑,那也就意味着,我在这段时间里,只是一味重复自己。苏格拉底说过,「未经过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的。」那么,嘲笑过去做了傻事的自己,这一定是在审视了。

以上总结,觉得自己以前可笑,是任何一个稍微比之前进步一点点的人,正常的反应。那么,我以前可笑在哪里呢?刚才说的,被别人觉得怪,还洋洋自得,这是其中一种。另外还有好几种。比如说,无端端自大,认为自己什么都能做得好。我并不否认自己有擅长的方面,但这种自大,非常的消耗人的时间——什么都试试,无论对自己是否有帮助。兴趣爱好广泛,可以结交很多朋友,但不可否认,如果这些时间节省下来,老老实实地提高自己的技能,在某个专业领域,收获一群志友,其实会更好。任由自己的兴趣泛滥,坦白讲,除了在社交方面显得牛一点之外,对自己没有太大的帮助。从更深的层面讲,人与人的关系,是以兴趣合,但关系长久终究还是在于可以相互帮助。成为战友,要比成为玩伴,更有价值。

但我以前不知道这个道理,肤浅的认为,只要有人注意到我或者夸我就好。这种肤浅后来发展到,觉得是因为自己衣着过于朴素,被人看不起。在收入每个月只有 8000 元工资的情况下,我去买 1500 元 Tumi 的背包。的确,这个背包,被同事注意到了,但也就是一两天的事情。然后,我就开始想,为什么这个背包这么好看,却没有人再夸我了?谈到这里,我已经羞耻得不想再写下去了。

也由于这样的一种疑问,这种隐秘地想要炫富的心理,后来悄悄地被我自己掐灭了。这样的经历,让我认识到,他人对你的评价虽然很多时候会来自你的「炫富」,但最终其实还是来自与你的接触,与你的互动。说实话,这是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我内心里极其讨厌被别人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因为我以前总觉得「自己的人生不设限」,被贴标签就好像被限制住了一样;但另一方面,我又很渴望某种标签,这种标签能够为我带来他人的认同。现在想想,也是本末倒置。总而言之,处于左右而不得安然处之的拧巴状态。就好像,《hello 树先生》里的王宝强那不知如何安放的手。

最近阅读了日本作家中岛敦的短篇小说《山月记》,改编自我国唐代话本小说《太平广记》中的《人虎传》。这则故事不复杂,讲的是一个怀才不遇的人变成了老虎,后来在偶然间与朋友在山涧相遇,在老虎状态下,他抒发了一些自己的感慨。在山月记中,这头由人变成的老虎,面对朋友,他总结了自己的一生,以及为什么变成老虎的原因:

在我还是人的时候,尽量避免与人交往,人们也因此说我倨傲不逊,妄自尊大。人们不知道,其实是我心中某种近似于羞耻心的东西在作怪。当然,曾被誉为乡党之鬼才的我,并非没有自尊心。然而,这种自尊心,无疑是一种怯弱的自尊心。我想以诗成名,却又不进而投师访友,相与切磋琢磨。与此同时,又不屑与凡夫俗子为伍。这都是我那怯弱的自尊心和妄自尊大的羞耻心在作怪。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于是我渐渐地脱离凡尘,疏远世人,结果便是一任愤懑与羞恨日益助长内心那怯弱的自尊心。其实,任何人都是驯兽师,而那野兽,无非就是各人的性情而已。于我而言,这种妄自尊大的羞耻心就是野兽,就是猛虎。它毁了我自己,害苦了我的妻儿,伤害了我的友人,最后,又如此这般,将我的外形也变成了与内心相一致的模样。如今想来,我自己仅有的那么一点才华也都付之东流了。我常卖弄什么‘无所作为,则人生太长;欲有所为,则人生太短’的格言,其实我哪有什么远大的志向,无非是害怕暴露自己才华不足之卑劣的恐惧和不肯刻苦用功的无耻之怠惰而已。

回到本文的标题,「做一个普通而自信的人」,这就是我接下来将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我为什么执着于「普通」一词呢?《人虎传》的这段话,说出了我的心声,我找不出比这段话更一针见血的。如果你看到这里,就知道,我是认为之前的我,多少带着浮躁。戒骄戒躁,这句话说得好,但是很难做到,我为此花了很多年的时间,探寻浮躁的来源——假如你认可人类是一种文化的集合,那么我的浮躁也受到社会的话语体系所影响。打小,父母就会检查考试分数,考差了,固然是自己不努力,但父母的表现就好像一旦考试不行,我整个人就完蛋一样。而学校里,到了期末考试,还会把每个人的考试分数做好排名,考得好不好直接在排行榜里展示。这往往成为校园歧视、霸凌的依据。尤其是,不光是自己的父母,别家的父母还会这么教育,「不要和差生来往。」所以,稍微考差一点的学生,连朋友都难找。这是实质上证明,人类学家项飚接受采访时提到的,「内卷的一个很重要的机制,就是没有退出机制,不允许你退出。」我认为,这是我国社会运转的底层规则之一。其实,要求人进步,并无关系,但要求人必须只有某几件事情上进步,才算得上是进步,就有些变态了。社会对人的评价体系如此单一,从小到大,哪里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万一自己不行了怎么办?」在寂静的凌晨,我一次又一次地面对这个问题,在回答不上来的羞愧、愤恨中辗转反侧。浮躁,我自己的感受中,经常受到恐惧的影响,「我不能这样……我不能那样……我必须怎样……」这种恐惧,让人无法平静下来,安心地发展自己的特长。这是为什么初中时的我会在学生证写上,「我不是一个普通的人」这样一句话。

所以,当我有一天,内心突然反问自己,「为什么我们不能做一个普通人呢?」之前的这种为骄傲而骄傲的心态才发生了变化。但写到这里,我想可以稍微中断一下,把现在所总结的,作为本文的上篇。因为下篇,我才会去真正描述心态上的变化,以及它所带来的感受。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