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阳明《示弟立志说》

王阳明的《示弟立志说》这篇文章十分经典,它解决了关于「立志」的几大问题:为何立志?立志了又如何?如何立志?读完就明白了王阳明对立志的观点。立志在心学里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打算以点评的方式,来呈现我阅读之后的思考。其中我觉得比较重要的语句,以高亮标注。


予弟守文来学,告之以立志。守文因请次第其语,使得时时观省;且请浅近其辞,则易于通晓也。因书以与之。

开头第一段说明这篇文章的来由,王阳明写给弟弟,叫他在学习之前,得先立志。

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世之所以因循苟且,随俗习非,而卒归于污下者,凡以志之弗立也。 故程子曰:“有求为圣人之志,然后可与共学。”人苟诚有求为圣人之志,则必思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安在非以其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私欤?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惟以其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则我之欲为圣人,亦惟在于此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耳。欲此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则必去人欲而存天理。务去人欲而存天理,则必求所以去人欲而存天理之方。求所以去人欲而存天理之方,则必正诸先觉,考诸古训,而凡所谓学问之功者,然后可得而讲。而亦有所不容已矣。

王阳明在第一段就点名,学习,首先得立志。不立志,就好像栽种花果却不放下种子,而首先不停地培土灌溉,最后徒劳无功。而且,如果一直不立志,人的生命层次就会变得卑微。这两句话很精炼,说明了立志的必要性。

然而什么是立志呢?王阳明认为,立志就是要成为「圣人」。什么是圣人?就是可以做到存天理灭人欲的人,关于存天理灭人欲这六个字可以展开再深刻讨论,在这里我先总结为,抛却个人感受而将所思所想融入天道的人。那么怎么做到这一点?就要做到两点,「正诸先觉」和「考诸古训」。

夫所谓正诸先觉者,既以其人为先觉而师之矣,则当专心致志,惟先觉之为听。言有不合,不得弃置,必从而思之;思之不得,又从而辩之;务求了释,不敢辄生疑惑。故《记》曰:“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苟无尊崇笃信之心,则必有轻忽慢易之意。言之而听之不审,犹不听也;听之而思之不慎,犹不思也;是则虽曰师之,独不师也。

这段点名学习得先有学习的态度。以别人为师,就得先理解对方的观点,不能够放过任何让自己疑惑的地方。王阳明提倡的,是带着批判的态度来学习。最后一段话,说明了学习得怎么做,听了别人的观点要经过自己慎重审视,这样才是向别人学习。

夫所谓考诸古训者,圣贤垂训,莫非教人去人欲而存天理之方,若《五经》、《四书》是已。吾惟欲去吾之人欲,存吾之天理,而不得其方,是以求之于此,则其展卷之际,真如饥者之于食,求饱而已;病者之于药,求愈而已;暗者之于灯,求照而已;跛者之于杖,求行而已。曾有徒事记诵讲说,以资口耳之弊哉?

夫立志亦不易矣。孔子,圣人也,犹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立者,志立也。 虽至于“不逾矩”,亦志之不逾矩也。志岂可易而视哉!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 是以君子之学,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 正目而视之,无他见也;倾耳而听之,无他闻也。如猫捕鼠,如鸡覆卵,精神心思凝聚融结,而不复知有其他,然后此志常立,神气精明,义理昭著。一有私欲,即便知觉,自然容住不得矣。 故凡一毫私欲之萌,只责此志不立,即私欲便退;听一毫客气之动,只责此志不立,即客气便消除。或怠心生,责此志,即不怠;忽心生,责此志,即不忽;懆心生,责此志,即不懆;妒心生,责此志,即不妒;忿心生,责此志,即不忿;贪心生,责此志,即不贪;傲心生,责此志,即不傲;吝心生,责此志,即不吝。盖无一息而非立志责志之时,无一事而非立志责志之地。 故责志之功,其于去人欲,有如烈火之燎毛,太阳一出,而魍魉潜消也。

这段话很重要。王阳明说明,要成为一个存天理灭人欲的圣人(君子),就得每时每刻不把圣人的要求放在心上,在行动中体现。

如何修养?王阳明讲人的私欲分为八心:怠心、忽心、懆心、妒心、忿心、贪心、傲心、吝心。只要时时警醒,内心一旦出现这八心,就「责此志」,谴责这八心,并把这些念头去掉,就可以做到成为圣人了。

这段话也说明,「立志」是一个过程。所以王阳明认为,立志重要的是「立得住」,而不只是脑袋里想一想,嘴巴上讲一讲。他以孔子为例,说明这个过程是不容易的。毕竟孔子也说,自己十五岁的时候已经开始有志于学,但三十岁了才立志了。

自古圣贤因时立教,虽若不同,其用功大指无或少异。《书》谓“惟精惟一”,《易》谓“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孔子谓“格致诚正,博文约礼”,曾子谓“忠恕”,子思谓“尊德性而道问学”,孟子谓“集义养气,求其放心”,虽若人自为说,有不可强同者,而求其要领归宿,合若符契。何者?夫道一而已。道同则心同,心同则学同。其卒不同者,皆邪说也。

王阳明认为,古时圣贤所说的观点虽然看上去不一样,都其实有共同指向。这个共同指向,就是「道」。

后世大患,尤在无志,故今以立志为说。中间字字句句,莫非立志。盖终身问学之功,只是立得志而已。若以是说而合精一,则字字句句皆精一之功;以是说而合敬义,则字字句句皆敬义之功。其诸“格致”、“博约”、“忠恕”等说,无不吻合。但能实心体之,然后信予言之非妄也。

读后感:

按照我现在的理解,立志,就是人要有人生追求,人生的价值就在追求过程中体现,追求就是整个人生命的状态,你的价值就在于你在追求。这个追求不止是脑子里想一想,嘴巴讲一讲,是要在实践里出功夫。你既然追求这个「知」,就得提现在「行动」上,所谓「知行合一」,重点在行上。也就是说,你怎么通过行动来维持这个追求。

Read more

投资备忘录:科技板块经历了 3 周的低迷后,是否有复苏的可能性?

(1)应当如何理解过去 2-3 周科技板块低迷的情况,它到底由什么因素导致的。

我的答案是: 投资者情绪

股票价格是投资者对未来期望的折现。8 月财报月,集中披露了科技公司的财报,关键是 EPS 与华尔街分析师之间的对比。而在 8 月之前,因为财报并未披露,投资者情绪是盲目乐观的,而到了 8 月份,公司实际运营的状况展现了出来之后,不是所有公司的业绩都能符合消费者的想象。因此到 9 月份,消费者情绪开始因为实际结果而变得低沉。

我们常常说,未知给人带来恐惧。但在股市很不一样的是,未知往往带给人乐观。当财报尚未披露时,投资者的任何想象都似乎是合理的。如果 8 月之前,投资者又拥有了正面的媒体报道来印证自己的乐观情绪,那么,投资者对股票价值就会产生不合理的乐观期望。因此,我称它为盲目的。

而投资者情绪的调整往往也需要时间。如果说 7 月是投资者乐观的巅峰,那么 9 月就是投资者悲观的谷底。8 月时,不管投资者期望如何,一切都将得到验证,此时部分投资者的资产会受到实际影响,伴随而来的低迷情绪,会令人产生逃跑的想法。9 月美股的流动性因此受到了影响。

另外一个答案则是: 美国国债利率

股市 3 月份陷入极度恐慌之后,美联储为了稳定故事和美国经济祭出了大招,降低美国国债利率,重新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尽管美联储没有直接购买股票,但它的做法实际上是在托市。

而美国国债利率下滑的时候,这些流动性首先流入了科技、医疗板块,也就是市场领导者里。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实际影响充分展现了出来。在家工作变得十分流行,因此符合在家工作概念的股票大幅度上涨,既有乐观期望的驱动,也有实际业绩的提升,双重原因导致。

但随着时间推移,疫情的影响依然持续,投资者对疫情的乐观估计破产,此时情绪再次由乐观转为悲观。此前的乐观估计是认为,今年将试验出武汉肺炎的疫苗配方,并投入到市场。但过了 6 个月,疫苗研发没有太多的进展,消费者情绪从乐观转为悲观。一般投资者的耐性也就是这么多了。尽管这些期望是不合理的,疫苗从研发到生产,起码要经历 15 个月,尽管加急压缩整个流程,预计也要一年的时间。

但期望就是期望,再不合理的期望也是期望。当期望与现实碰撞,就会产生价格波动。

美联储自发出了“不惜一切代价托市”的宣言之后,美国国债利率一直保持着 0 利率。事件所带来的波动是很短效的,因为这类情绪很容易被时间所冲淡。而这也反应在 9 月上,不管美联储做出了多么重要的举措,但这并没有充分反映在股价上。而在我看来,如果美联储作出了如此重大的承诺,也就意味着,美股基本没有崩盘的可能性。但投资者会被各种各样的喧嚣所吸引,而忽略了这一举措的重要性,因此美联储的承诺并没有被纳入到投资者的期望中去。

总结,分析了这两个因素,就可以知道过去一个月股市到底经历了什么。也许我的调查和我的观点都是错的,但我认为至少思考过程是严谨的。

(2)科技板块经历了 3 周的低迷,是否会复苏的可能性?

从《金融炼金术》这本书我学会了一点,要判断股市走向,得学会分析相关因素,分析因素与因素之间的关联影响。从之前了解到的书籍来看,板块的涨跌,与流动性充裕与否有莫大关系。而流动性充裕与否与投资者信心有莫大关系。投资者信心又与他的预期变化有莫大关系。在这里只讨论板块,而不深入到公司个体。

目前来说,科技板块之所以低迷,是因为流动性从科技板块流向快消品行业和银行业。与该动作相配合的舆论,从 9 月份开始,就说 9 月是最有可能发生股市下跌的一个月份,然后又开始投资策略要从成长型公司转移到价值型公司。这意味着,消费者信心对美国未来的经济运行情况悲观,另外一个是,由于媒体总强调 9 月美股会来一波恐慌下跌,那么就看这个判断最终是否得到证明。

消费者信心不足还体现在疫情的发展无法短时间内解决,这在前面已经强调过了。从这角度来说,投资者情绪的波动依然剧烈,对未来也没有产生相对稳定的期望。在这个情况下股市的大跌大涨,个股的大跌大涨,这种不稳定的情况将一直持续到 2020 年结束。

从长期来看,科技板块必然上涨。本次疫情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将十分深远,将体现在以下 4 大趋势:

  • 工作远程化:在家工作将是疫情不停反复的情况下,公司不得不进行妥协的选择。从组织这一角度来说,公司并不希望员工一直在家工作,不然中层管理人员人的监督作用就显得不够明显了。然而,2020 年的第四季度,以该病毒的高度活跃的进化速度,疫情还有可能再来一次反复。这意味着在家工作的状态将一直持续到明年。
  • 消费线上化:疫情让政府出台政令,封锁了道,减少上街人群,以及减少人群的聚集。都令线下零售行业受到了相当的打击,消费者们将越来越愈依赖线上购物。
  • 娱乐在线化:线下无法去大型游乐场所娱乐,那么娱乐的需求将转为线上来满足。
  • 业务数字化:无论是各行各业,如果要驱动业务增长,那么最实际的,就是要领交易能够在线上完成,而这就涉及到它传统的业务必须经历数字化的升级和改造,才能适应线上交易的流程和习惯。

这四个方面与科技有莫大的相关性。科技板块在经历当前的低迷之后,将迎来更加厉害的爆发。尽管我无法预测爆发的时间点,但当前最应当的策略就是便宜地买进一些科技股。

Read more

笔记:《究极之宿——加贺屋的百年感动》

在日本有一座十分传奇的旅馆,叫「加贺屋」,它获得无数殊荣,日本国民一生中想去住一次,曾经日本天皇天后亲自下榻,而且持续 30 年一直在日本的专家评选中获得综合第一。

它是怎么做到的呢?从《究极之宿——加贺屋的百年感动》中会发现,无微不至的客房服务体验,是它屹立不倒的原因。

信念:成为客户一定会再次光顾的旅馆

在 Google 里用中文搜「加贺屋」,可以搜到它的中文网站。开篇第一句就写道:

本着「让客人再次光临」的决心,百年精炼的温泉旅馆,让客人从服务、料理、设施和企划中体验独特的「加贺屋文化」。禀持「真心接待」,致力提供最贴心的服务,让我们可以再次跟您说声「欢迎回来加贺屋」。

这个精神从第一代女掌柜小田孝一直传承至今,是她奠定了加贺屋的文化。

而如何才能成为客户一定会再次光顾的旅馆呢?

心态:不怕客户的挑剔和责难

传承至今,加贺屋上上下下员工都有一个工作默契,“不怕客人的挑剔和责难!”因为肯抱怨的客人,正是旅馆的财富,他们在教导旅馆“修正此处就会变得更好”;最担心的反而是什么都没说,却抱着“怎么可能再来第二次”的不满态度就回去的客人,这才真的是旅馆的失败与损失。

落地:全能的客房管理员

提供给客人没有预期到的纤细关怀 对方需要时就在眼前,对方不需要是时自动离开

在「加贺屋」客房管理员,对外的身份专属每一个客人的「客房」管家,她们会直接进入客人的房间进行贴身服务。

从客人一入住就开始启动,中间无论经过怎么样的课程,一直到客人回房歇息为止。她们就好像客房里的导演一样,由她们洞察客人的需求,直接决定为客人提供怎么样的服务。

在《究极之宿》这本书中,客房管理员会非常懂得察言观色,无时不刻思考客人当前的状态的需求,并提前一步自动为客人安排。这就是「提供给客人没有预期到的关怀」。

最重要的,是 绝不对客人说不

有时候,客人要的不过就是一种“被当一回事”、“受尊重”的感觉而已,并非故意找茬儿。

在客人提出要求或希望时,可加贺屋的处理原则是:

当场绝不能露出不悦、烦躁,或“客人分明在找麻烦”等负面情绪更不能不假思索地马上回答“没有”、“没办法”,必须微笑地说:“好的,我知道了。”然后迅速起身去坐坐看。做了还是不行,真的没有办法完成客人的期望,只好诚恳地向客人道歉:“您提到的事情,刚刚去询问过了,可惜没有,真的非常抱歉。”

支持:柜台

加贺屋形成了围绕「客户管理员」为中心的企业管理体系。客户管理员是直接面向客户提供服务那方,他们可以直接决定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内容。而支持客户管理员的「柜台」,它的供应能力变得十分重要。

一般情况下,「客户管理员」的需求是必须得到满足的。除非她提出了一个无法满足的需求。而柜台则是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保证可以向客户管理员提供支持的一方。

因此在《究极之宿》中,提到了加贺屋的柜台供应能力, 从十人一色到一人十色 。无论是不同尺寸的和服、拖鞋等等,柜台提供了各式各样的东西。为了专注为顾客创造个性化服务,在备品方面,尽量为客人准备了足够多元化的选择。

你可以完全联想到《千与千寻》里汤婆婆经营的澡堂,那种繁忙情景。

管理:掌柜

  • 迎客

掌柜代表着旅馆的门面。为了可以让客人满意,「加贺屋」的掌柜门,每到下午就会站在旅馆的门口,亲自迎接来客。而到了晚饭时,还要亲自问候客人。这是小田孝当时立下的规矩。

「加贺屋」规模变大了之后,掌柜无法一一向客人问好,因此设置「迷你掌柜」,代「掌柜」执行这一职责。同时帮助掌柜一一监督每一个客房里的服务质量,观察客户的表情、体验客房内的温度、检查里面的内容,及时发现不妥的地方,进行纠正。

  • 内部管理

每天上午和下午均有一场会。上午那场会,总结前一天服务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方法。下午那场会,则是为当晚入住的客人做好准备。

  • 处理客户投诉和冲突

掌柜无疑掌握着很大的权力,同时她们也担负很大的责任。实际上,客户服务的质量,是掌控在她们手里。

Read more

纪念陶醉

今天下午 4 点,突闻噩耗,好朋友陶醉昨晚因突发急性肺部感染导致呼吸衰竭在医院去世了。想到以后再也不能和他一起畅谈,十分心痛。

几年前,陶醉婚后不久,一天晚上小酌后吐血,在医院检查出胰腺恶性肿瘤,得了和乔布斯一样的病。身为他婚礼的伴郎,我对这一天的来临心理有所准备。但没有想过来得这么快!

陶醉是长于深圳的东北人,正因如此,他身上兼有数种情怀,不同风流。自用网名“南方水车”,他无负这一名号。

在当年,互联网圈子里还在讨论什么人能“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我认为陶醉肯定是其中一个。他主职是程序员,但对哲学、艺术、设计这类人文的话题,却能比在座的文科生更加熟悉。难能可贵的是,他可以把这些知识贯通,连点成线,让人产生无数联想。当年,他所写的《断章》系列,文字优美,逻辑扎实,充满了想象力和可能性:

《断章》是一系列对物件和片段的思考,我们用它描绘科技与人文的犬牙交错。

《断章》一 · 马赛克 https://www.ifanr.com/78050

《断章》二 · 字 https://www.ifanr.com/79939

《断章》三 · 禅 https://www.ifanr.com/80965

《断章》四 · 化妆品 https://www.ifanr.com/83073

《断章》五 · 歌 https://www.ifanr.com/84101

《断章》六 · 社交应用 https://www.ifanr.com/86282

《断章》七 · 翻译 https://www.ifanr.com/88907

和陶醉聊天是很愉快的事,他虽然是直言不讳,但感受是舒服的,感觉就好像有人弹了脑门一下,“原来还可以这样?”因此,认识他的人,都尊称他“陶公”,我也不例外。

我很感恩他当年对我的指导和帮助。当时我在文字上遇到困境,是他指出了我的毛病,虽有知识的积累,却不成体系,虽有直觉,但无逻辑的表达。他因此为我介绍了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这本书为我敞开了理解互联网的大门,也成为了“媒介环境学”的门徒。

陶醉于我,亦师亦友。我这篇短文,只是记录了他丰富人性的其中一角。

很可惜这个世界,我很难再找到像陶公这样有趣的人,这样善良的人了。

Read more

过程就是答案

中餐博大精深,八大菜系争奇斗艳,每年甜咸汤圆之争每年引发笔战无数。走遍天下的中国胃们,欣赏海外美景时,最怀念的还是家里的一碗老火汤。

中餐,中华文明的代表,无论是天南地北的口味,让人自豪。然而,米其林里的中餐厅数量稀少,让人愤愤不平。

日本经济新闻社的记者村山宏在一篇报道( http://w2h.cc/NzEyY )里说明了原因:

笔者在中国网络上发现了法国大厨批评中国菜的评论,“中国菜都是厨师不看食谱做的,所以味道并不固定”。的确,中国厨师常会根据当天食材的状态,随机应变地更改烹饪方法。……虽然经常会突发奇想,烹制的菜肴也很美味,但即便是同一种菜肴,每天的味道也会稍有不同。用不好听的话说,烹饪方法往往粗枝大叶。……由于像米其林这样的国外料理评价机构非常讨厌这种味道的偏差,因此中国料理的评分总是很低。

米其林是依据自己的评价标准来评价餐厅的,“评鉴标准包括食材品质、厨师对味道以及烹调技巧的驾驭能力、料理中展现的个性、是否物有所值及餐饮水准一致性。。”而如果餐饮水平的一致性无法保证,实际上就已经影响这五项标准中的第二项、第三项、第五项。可见个性化的表现,随意的烹饪风格,对米其林评分影响之大。。

中餐桎梏:无法保证长期稳定的结果

中餐厨师普遍会因为当天食材的状态而临时改变烹饪手法,你可以称赞他随机应变,但也可以认为,他不停地临时应付。

顾客会因为一次美味的体验称赞有加,但会因为某一次失望的体验,而决定再不回头。为何明知每一天的食材状态都不相同,却不发展出一套固定的流程和方法,确保每一次出品的味道始终美味如一?

总依赖临时发挥,也许在前 10 次没有出现问题。但可能在第 11 次时,突然间状态不佳,手感不对,炒出来的味道跟之前相差很大。 顾客因为极度的失望而离开,不再给第二次机会。

长期待在见招拆招的情况下,却不想办法解决。虽然能用短视这两个字来概括。然而,我在深入了解“为何中餐往往表现不够稳定”时,会发现这确实是一个行业性难题——中餐很难流程化。

建立流程,首先就要建立每一个流程的标准。

中餐有两个地方是明显很难标准化的。首先是「火候」无量化标准,一般都是以大火、中火、小火概撑。而西方的厨具里,烤炉的温度和时间,全部都是可以量化的;第二,调味很难量化,国外放调料,恨不得把称重器给拿上,但国内的餐馆,还是撒一把盐了事,咸淡与否完全看当天厨师的手感。

但这无法量化的背后,实际上是中餐这么多年了,其制作的过程和工具是没发生服么变化的。国外的厨房,为了做好一个牛扒,会直接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而中餐却没有这方面的手段。也许有了这些东西会原本的厨师变得不会做菜了,但到了现代了,难道现代人还没能力去做好标准化这件事吗?

稳定的输出来自固定而优化的流程

丰田的精益制造一直是管理学的一座巅峰。而精益制造的核心就是流程控制,把所有动作都标准化,形成一个固定的动作,然后再相互配合发挥最高的效率。丰田之所以能够占领汽车市场,这背后关于生产制造的方法论,给它带来的竞争优势不可低估。

关于流程,似乎是没有人打算去讨论的,认为这是一个很枯燥很痛苦的事情。也许这就是高手和一般人之间的区别。高手为了追求高质量的结果,忍受这中间过程的枯燥与无聊。其实,当我了解了科学工作的内容后,我发现能成为科学家的必要条件,就是能够忍受巨大的无聊。科学实验很多时候就是固定流程的重复、重复、再重复。无非是修改一下实验的条件,但整个过程是没有变化的。实验出了结果之后,还要记录大量枯燥的数据,再在各个实验结果之间进行对比。也就是在一大堆枯燥的数字里进行对比,以发现某一个不正常的数值,来证明实验的结果。

流程控制,是西方管理思想的精华,追求高质量的结果,胜于有趣的过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