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轻松主义》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一定要那么艰难地完成,不是要我们筋疲力尽事情才能取得进展,我们做出贡献也不必以身心健康为代价。

如果关键的事情做起来更容易,重要的事情做起来更轻松,你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和「不要没苦硬吃」是同一个道理。

完成重要事情的不同状态 ATTACH

轻松主义「同心圆」

轻松状态

WHY:认知负荷理论说明,脑力资源有限

认知心理学中的认知负荷理论解释了这种情况。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和脑科学教授妮莉·拉维(Nilli Lavie)曾就认知负荷理论发表过大量文章,根据她的说法,我们大脑的运算空间很大,但也有限,每天能处理约6 000个想法。

所以当我们遇到新的信息时,如何分配剩余的认知资源,大脑必须做出选择。我们的大脑天生会优先考虑那些“情感价值”高的情绪,如恐惧、怨恨或愤怒,这些强烈的情绪通常会胜出,因此,留给我们解决重要问题的脑力资源就更少了(如图I-1所示)​。

HOW:通过「逆向思考」简化问题,找出最容易实现的途径

德国数学家卡尔·雅各比(Carl Jacobi)以擅长解决棘手问题而闻名,他发现解决问题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Man muss immerumkehren”​,翻译过来就是“倒置,永远倒置”​。

EXAMPLE:取消悬挂中立国旗帜则不被扣押的规定,打击奴隶贸易

HOW:与其思考如何忍受痛苦地去做,不如想想如何让自己开开心心地去做

既能保持良好的情绪,又能解决问题。

EXAMPLE:面对数量繁多的语音留言,选择洗澡的时候电话回复

HOW:主动休息,让自己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HOW:保持专注

轻松行动

在完成重要事项时投入更少,而不是更多,通过约束我们的努力程度而不是通过过度努力来达到目的,这就是“轻松行动”的意义。

WHY:「收益递减规律」说明,投入越多,不见得得到越多

HOW:为终极目标设定明确的条件,达到那个条件时停止修改

将目标设定在产出开始小于投入前面的那个点。 不要陷入完美注意,而不断修改。

HOW:不管终极目标是什么,只专注于能够带来价值的步骤

《敏捷软件开发宣言》的12条原则之一提道:​“简化是必不可少的,技巧是能不做就不做。​”[…]我们可以把这个说法应用在任何日常事务之中:​“简化是必不可少的,它的技巧是能不做就不做。​”换句话说,不管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我们应该只专注于那些能够带来价值的步骤。

HOW:拥抱不完美的开始,快速检验想法

HOW:让事项把握在自己可承受范围之内,为重要事项设定上限和下限 ATTACH

轻松成果

WHAT:多创造「复利成果」

线性成果是有限的,它们永远不会超过你付出的努力。然而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其实还有更好的选择。“复利成果”是完全不同的。复利成果是,你付出一次努力,就会一次又一次地收获好处。

HOW:掌握原理,摒弃一次性方法

原理 = 可反复使用的知识

HOW:创造新方法,价值远大于使用别人的方法

把没人做的事情做好,其价值大于把别人都在做的事情做精;而把没人做的事情做到极致,其价值将有指数级别的增长。

HOW:将最重要的事情变成故事,教会别人

HOW:通过技术手段将日常生活自动化 ATTACH

  • 使用备忘录、清单记录步骤
  • 为重要的事选择高技术含量的轻松路径,为小事情选择低技术含量的高成本路径。

HOW:在错误发生之前,砍断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