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阳明《示弟立志说》
王阳明的《示弟立志说》这篇文章十分经典,它解决了关于「立志」的几大问题:为何立志?立志了又如何?如何立志?读完就明白了王阳明对立志的观点。立志在心学里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打算以点评的方式,来呈现我阅读之后的思考。其中我觉得比较重要的语句,以高亮标注。
予弟守文来学,告之以立志。守文因请次第其语,使得时时观省;且请浅近其辞,则易于通晓也。因书以与之。
开头第一段说明这篇文章的来由,王阳明写给弟弟,叫他在学习之前,得先立志。
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世之所以因循苟且,随俗习非,而卒归于污下者,凡以志之弗立也。
故程子曰:“有求为圣人之志,然后可与共学。”人苟诚有求为圣人之志,则必思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安在非以其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私欤?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惟以其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则我之欲为圣人,亦惟在于此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耳。欲此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则必去人欲而存天理。务去人欲而存天理,则必求所以去人欲而存天理之方。求所以去人欲而存天理之方,则必正诸先觉,考诸古训,而凡所谓学问之功者,然后可得而讲。而亦有所不容已矣。
王阳明在第一段就点名,学习,首先得立志。不立志,就好像栽种花果却不放下种子,而首先不停地培土灌溉,最后徒劳无功。而且,如果一直不立志,人的生命层次就会变得卑微。这两句话很精炼,说明了立志的必要性。
然而什么是立志呢?王阳明认为,立志就是要成为「圣人」。什么是圣人?就是可以做到存天理灭人欲的人,关于存天理灭人欲这六个字可以展开再深刻讨论,在这里我先总结为,抛却个人感受而将所思所想融入天道的人。那么怎么做到这一点?就要做到两点,「正诸先觉」和「考诸古训」。
夫所谓正诸先觉者,既以其人为先觉而师之矣,则当专心致志,惟先觉之为听。言有不合,不得弃置,必从而思之;思之不得,又从而辩之;务求了释,不敢辄生疑惑。故《记》曰:“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苟无尊崇笃信之心,则必有轻忽慢易之意。言之而听之不审,犹不听也;听之而思之不慎,犹不思也;是则虽曰师之,独不师也。
这段点名学习得先有学习的态度。以别人为师,就得先理解对方的观点,不能够放过任何让自己疑惑的地方。王阳明提倡的,是带着批判的态度来学习。最后一段话,说明了学习得怎么做,听了别人的观点要经过自己慎重审视,这样才是向别人学习。
夫所谓考诸古训者,圣贤垂训,莫非教人去人欲而存天理之方,若《五经》、《四书》是已。吾惟欲去吾之人欲,存吾之天理,而不得其方,是以求之于此,则其展卷之际,真如饥者之于食,求饱而已;病者之于药,求愈而已;暗者之于灯,求照而已;跛者之于杖,求行而已。曾有徒事记诵讲说,以资口耳之弊哉?
夫立志亦不易矣。孔子,圣人也,犹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立者,志立也。
虽至于“不逾矩”,亦志之不逾矩也。志岂可易而视哉!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 是以君子之学,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
正目而视之,无他见也;倾耳而听之,无他闻也。如猫捕鼠,如鸡覆卵,精神心思凝聚融结,而不复知有其他,然后此志常立,神气精明,义理昭著。一有私欲,即便知觉,自然容住不得矣。 故凡一毫私欲之萌,只责此志不立,即私欲便退;听一毫客气之动,只责此志不立,即客气便消除。或怠心生,责此志,即不怠;忽心生,责此志,即不忽;懆心生,责此志,即不懆;妒心生,责此志,即不妒;忿心生,责此志,即不忿;贪心生,责此志,即不贪;傲心生,责此志,即不傲;吝心生,责此志,即不吝。盖无一息而非立志责志之时,无一事而非立志责志之地。
故责志之功,其于去人欲,有如烈火之燎毛,太阳一出,而魍魉潜消也。
这段话很重要。王阳明说明,要成为一个存天理灭人欲的圣人(君子),就得每时每刻不把圣人的要求放在心上,在行动中体现。
如何修养?王阳明讲人的私欲分为八心:怠心、忽心、懆心、妒心、忿心、贪心、傲心、吝心。只要时时警醒,内心一旦出现这八心,就「责此志」,谴责这八心,并把这些念头去掉,就可以做到成为圣人了。
这段话也说明,「立志」是一个过程。所以王阳明认为,立志重要的是「立得住」,而不只是脑袋里想一想,嘴巴上讲一讲。他以孔子为例,说明这个过程是不容易的。毕竟孔子也说,自己十五岁的时候已经开始有志于学,但三十岁了才立志了。
自古圣贤因时立教,虽若不同,其用功大指无或少异。《书》谓“惟精惟一”,《易》谓“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孔子谓“格致诚正,博文约礼”,曾子谓“忠恕”,子思谓“尊德性而道问学”,孟子谓“集义养气,求其放心”,虽若人自为说,有不可强同者,而求其要领归宿,合若符契。何者?夫道一而已。道同则心同,心同则学同。其卒不同者,皆邪说也。
王阳明认为,古时圣贤所说的观点虽然看上去不一样,都其实有共同指向。这个共同指向,就是「道」。
后世大患,尤在无志,故今以立志为说。中间字字句句,莫非立志。盖终身问学之功,只是立得志而已。若以是说而合精一,则字字句句皆精一之功;以是说而合敬义,则字字句句皆敬义之功。其诸“格致”、“博约”、“忠恕”等说,无不吻合。但能实心体之,然后信予言之非妄也。
读后感:
按照我现在的理解,立志,就是人要有人生追求,人生的价值就在追求过程中体现,追求就是整个人生命的状态,你的价值就在于你在追求。这个追求不止是脑子里想一想,嘴巴讲一讲,是要在实践里出功夫。你既然追求这个「知」,就得提现在「行动」上,所谓「知行合一」,重点在行上。也就是说,你怎么通过行动来维持这个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