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隐性知识更值得记录
在即刻上,我表达了「隐性知识更值得记录」的观点——
明面可总结为结构性知识的,不需太重点的记录,就好像工具书,有一个梗概索引,方便自己忘了之后回忆查找就行。非常值得重点记录的,是隐性的知识,尤其是那行关系重大的,这类知识不易获得,同时对框架有重要影响,随时可以因为这类知识而重塑整个架构。
隐性的知识往往需要反复实践,测试,才能明确的结果,获取成本高,但有价值。
后来得到了即友佛系也能赢的转发和认同——
就像我学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科知识真是太杂了,政治、经济、财务、金融、人力资源、计算机都有涉及。 毕业后找工作一脸懵,几乎没有一个可以对口的工作,直呼上当呀。 没想到自己创业后却大有用场,因为脑子里有印象,用到时几乎就是查字典。可以直接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无论是工商注册、商标注册、人员招聘、市场营销、财务成本管理都能拿来复习一遍就用。 真是帮了大忙了,这个专业倒有点为创业而生的感觉。
趁着话题余兴,他把自己创业中的感悟分享了出来——
有这些知识加持,我的创业之路规避了不少坑。也有幸得以存活下来,虽然前后只花了几十万,却也成功运营了自己的 SaaS 品牌,而竞品却动辄需要几千万、上亿的融资。 现在复盘下来,有几个点做得还是挺独特的:
1.有品牌意识。品牌名与公司名同岁,三个字的品牌名牢牢锁定了我这八年的业务。极大缩小了前期试错的范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减少了资金的消耗。
2.有战略意识。知道竞品太强大后,本能地用了战略分析的方法,得出了要想存活必须走差异化战略。而做差异化加上得到里常听到的“产品经理”这个词,就意识到必须要学做产品的技能。就走上了自学产品经理之路,懂套路后效果非常明显。
3.有成本意识。因为略懂财务,又熟读《大败局》,知道现金流是企业生存命脉。而互联网公司最大的成本是人力成本。
第一年自己一个人,第二年招了一个技术做全栈。第四年业务上来后才招了视觉设计师、前端设计师。至此形成了最小化的产品团队,扩大规模主要靠向服务器要效率。
4.重构企业架构。为了责任明确,去管理化,设计了一个部门一个人的组织架构。如此就从机制上实现了,公司管理产品化。只需要各司其职,产品好了,公司自然就好了。因为不需要管理,现在才有了大把的追剧时间。
5.客户意识。只通过产品订阅收费盈利,将公司盈利与客户价值绑定,从根本上保证以客户为本。
6.股权意识。一开始就是为活不为大,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知道自己的性格不适合跟人合伙,自始至终都是 100%控股。
在不确定的路上,自己坚持下来的可能性远大于多人共同坚持。也坚决不听那些投资人的忽悠,什么大公司的 1%远比小公司 100%股权更重要的鬼话。